联系方式
- 江南古桥文化研究会
- 电话:
- 传真:0571-85361298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湖州街51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理三415室
宁波这两座桥成为“国保”单位
发布时间:2019/10/25作者: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甬派
今天,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762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50处)正式公布。
在762处新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宁波有2处上榜,分别是奉化南渡广济桥(元、清)和余姚通济桥(清)。加上原有的31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宁波市“国保”数量升至33处。
通济桥 张科 摄
· 通济桥 ·
通济桥,位于余姚市凤山街道宪卿第社区姚江上,与北首的舜江楼同为余姚城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是余姚城垣城楼残存的遗迹,反映了余姚双城格局及姚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981年公布为余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被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通济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初名德惠桥。经四毁四建,元至顺三年(1332)改筑石桥,更名为通济桥。现存桥梁为雍正九年(1731)重建,为陡拱式三孔二墩石桥,体势庞大,有“浙东第一桥”之称。
· 广济桥 ·
广济桥,位于奉化区江口街道南渡村,1989年12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桥为略呈弧形的四孔廊屋式桥梁,木石结构,东西向,通长51.68米,宽6.60米。桥墩每缝用石柱六根,上下做榫,用锁石穿牢。锁石上承木梁,梁上铺木板作桥面。上建廊屋二十二楹,中间跨空五架梁,阔3.30米,两廊各阔1.80米,造型轻巧,远望如飞虹临水。引桥两旁有小屋十二间,内有建桥碑记、禁约碑、舍茶碑等五块石碑。
南渡自唐以来处在明州(宁波)至奉化而台、温的驿道上,往来官吏、商贾、行旅无不经此,船渡不敷需要,所以从北宋初年就有人在县江上架桥,但时建时毁,行人不便。到了南宋初的绍兴年间(1131-1162),县人汪伋首建石桥,桥上建桥屋,但也只使用了一百多年。到了元至元年间(1286年),又重新修建。现第三墩北首第三柱上仍清晰可见“至元廿三年岁在丙戍四月廿九日乙丑甲时重建”的题刻,还留下了这位匠心独运的能工巧匠的名字:“鄞县小溪石匠许诚”。自这次重建以后,虽然以后的明、清两代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但都局限在桥屋,桥墩则从未动过。
1986年广济桥大修,从此面貌焕然一新。
新闻多一点
9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定了第八批762处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10月16日正式印发了《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第八批国保单位共762处,另有50处与此前已核定公布的国保单位合并。从类型看,包括古遗址167处,古墓葬30处,古建筑280处,石窟寺及石刻3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4处,其他12处,入选文物较多的省份有山西、河南、浙江、安徽、湖南。
截至目前,国务院已核定国保单位5058处,包括古遗址1194处,古墓葬418处,古建筑2160处,石窟寺及石刻30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952处,其他27处。国保单位较多的省份是山西(530处)、河南(419处)、河北(286处)、浙江(279处)和陕西(268处)。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甬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