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江南古桥文化研究会
- 电话:
- 传真:0571-85361298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湖州街51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理三415室
绍兴古桥“芳名”多少故事在其中
发布时间:2021/3/30作者:文章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一位文物专家曾说,文物故事是不断赋予的。作为一种功能性的文物建筑,桥名的故事更是常更常新的,其存在注定与时代发展血脉相连。
位于绍兴市东北面三江口上的三江闸便是这样一座“有故事”的桥。三江闸建于明嘉靖年间,由当时的绍兴郡守汤绍恩主持修筑,从此绍兴平原“旱有蓄,潦有泄,启闭有则,山会萧三邑之田去污莱而成膏壤”。三江闸经历代维修,发挥效益435年。1972年7月,随着其出海通道被筑堤封堵,三江闸完成了数百年的历史使命。于是,在三江闸下游2.5公里处,新三江闸应运而生,成为统领绍萧平原水网蓄泄的新的枢纽工程。
凿山振河,千年遗泽,三江闸如此,新三江闸也如此。在专家看来,从三江闸到新三江闸,无论从功能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脉相承的。新桥的命名,完好地保留住了老桥名的印记,今人登临新桥,念之桥名,仍能生发出百年文化的延绵感。
烟柳画桥,十万人家。古桥名不仅承载着市民、世俗生活的记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成为当下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一有大木桥,二有凰仪桥,三有三接桥,四有螺蛳桥,五有鲤鱼桥……”对于老一辈绍兴人来说,儿时四下传唱的这首《绍兴城里十洞桥》童谣,不少人至今仍朗朗上口。那么,如何让童谣内外的一个个绍兴桥名重新“活”起来?其实,让古桥名重回人们的乡愁之中,一直是绍兴古桥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议题。对于像天佑舆龙桥等在城市建设中迁址重建的古桥而言,需求尤为迫切。
古桥保护立法,桥的科学监测和有序保护,为桥设立故事碑、讲好新时代桥名故事,发挥民间力量,设立桥博物馆,桥研学基地等,做好绍兴桥文化的多层次研究、传播工作……说起当下桥名文化的活化对策,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何俊杰掏出一张密密麻麻写着字的纸来,上面是他手写罗列的近年来绍兴在桥文化传承上的一些举措及其对古桥文化活化利用的部分设想。
何俊杰的设想,在实践中已有照应。近日,在绍兴市越城区,一本包含该区51座文保单位(点)古桥的宣传读本正在编写中,预计将于今年出炉;与之配套的古桥宣传片近日即将制作完成。从八字桥到广宁桥,从光相桥到题扇桥……数十个耳熟能详的古桥名都将收录于文字与光影间,从而也能让更多人领略绍兴古桥文化之美。
行行二三里,桥影错相交。遥遥望去,会稽山下,镜湖水影,绍兴桥名故事还在不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