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江南古桥文化研究会
- 电话:
- 传真:0571-85361298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湖州街51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理三415室
《杭州河道文明探寻》| 梁式古桥祥符桥
发布时间:2021/4/8作者:文章来源:杭州河道
《杭州河道文明探寻》
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冲刷之后,曾经的河道面貌变得有些模糊,但只要耐心寻觅,那些横跨河上的古桥、荒废的古渡、水利和文化的遗迹,甚至那些消失的地名都可以钩沉起一段段的历史。本书从这些载体入手,看一看河道不一样的风情。
梁式古桥祥符桥
祥符桥,位于祥符镇祥符村南街北,南北向横跨宦塘河。其始建年代不详。《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一载:“祥符桥,在余杭塘调露乡安溪奉口。”因此此桥至迟于南宋时就已存在了。
现存祥符桥为明代五孔壁墩式石梁桥,全长28米,宽3.6米,孔高5米。
桥面用条石铺成,平台南北两侧为斜坡,现被水泥所封,浇筑有台阶各15级。桥栏板除正中为素面石板外,其余均做成须弥座形式。平台上四根望柱头雕饰石狮,其余望柱头雕饰覆莲,雕刻技法纯熟,形象生动,尤其是覆莲,样式与南星桥遗留的宋代望柱头形状类似,与绍兴南宋古桥八字桥的望柱头也类似。由此推断,祥符桥的覆莲式望柱头可能为宋代原物。
水中四个桥墩,均是长条石并列的石壁墩。墩下有分水尖,墩顶再各置一根石盖横梁,梁上凿槽,置垂直桥墩的木梁(即托木)。再在横梁的两侧各架一根石梁,石梁之间嵌铺桥面石板,下部衬托硬木直梁。
石梁下垫木梁,可起到保护石梁的作用;而石梁置在木梁上,又可遮掩木梁。两者相辅相成,增强了桥体的抗压强度,延长了桥的使用寿命。这种独特的结构在杭城古桥中尚属少见。
此桥虽经多次修葺,但原桥基本构造改动不大。桥墩上有题记和仰覆莲雕刻。题记共十余处,因风化严重,字迹已不可辨。
祥符镇境内,河汊浜荡纵横交错,新开运河和宦塘河从镇中穿过。自南宋起,苏、湖、常、秀、润诸州纲运及米舟,都经过祥符镇抵达杭州。祥符桥作为镇内的主要桥梁,发挥过重要的交通功能。现桥南岸的传统街巷风貌和河埠都保存较好,反映了祥符镇的历史风貌。
“祥符”具有“吉祥的征兆”之意,“祥符”也是北宋真宗的年号。宋真宗在位时文化活跃,在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领域,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祥符桥的建立和命名,与之有着某种联系。而阳刻的大楷“祥符桥”与桥栏南部东侧阴刻隶体“祥符桥”字样,更具备了中国古代阴阳结合的象征意义。
在整修时曾发现,桥身东侧有两处刻有“祥符桥”桥名,其中南面的一处被移过位,时代较早,应是此桥初建时留下的。
杭州古桥多,但在桥墩石板上刻有莲花图案和用莲花宝座图案做望柱的石桥却属少见。可见祥符桥与附近祥符寺有着紧密联系,并因寺得名。
祥符桥经历了几百年风吹雨打,各级政府历来重视保护祥符桥,整修恢复古桥面貌。杭州市区现存的石梁桥已不多见,而明代石梁桥现仅发现祥符桥一座。祥符桥历史悠久,文化沉淀颇丰,形制较大,结构典型,是一座具有较高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的梁式古桥。
2005年3月,此桥被列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