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江南古桥文化研究会
- 电话:
- 传真:0571-85361298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湖州街51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理三415室
上海放生桥
别名: | 年代: | 时代: | |||
尺寸: | 70.8×5.8 | 材质: | 结构: | ||
文保: | 保持情况: | ||||
地址: |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 |
古桥概况
上海淀山湖畔,静卧着名闻遐迩的江南古镇朱家角。36座古桥星罗棋布地散落在河港交错的朱家角各处,最负盛名的当数放生桥。始建于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的放生桥,位于朱家角镇东部,它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五孔石拱桥,也是包括周庄、乌镇、同里等在内的“江南十大名镇”中惟一的大型古桥。
放生桥全长70.8米,宽5.8米,高7.4米,桥身中间最大的孔径达13米,两侧孔径各10米上下。承重结构采用超薄型桥墩,桥墩厚度约100厘米。大桥造型秀美,壮观而不失精巧,历数百年风雨沧桑而依旧保存完好。放生桥长如玉带,状如彩虹,远远看去,在平静如镜的河水倒映下,5个半圆形桥孔变成完整的圆孔,相映成趣,别有洞天;旧称“井带长虹”,是当地著名的“十景”之一,也是历史文化名镇朱家角的标志性建筑。江南古镇的一些石拱桥走势陡峭,使过桥有如登山,备感吃力。放生桥的走势却显得平缓舒坦,它的台阶特别薄,最薄处厚度仅有3厘米,一般不超过8厘米,因此凡过放生桥如履平地。放生桥南北两面台阶合计达122级。这么多的级数在江南石拱桥中是非常罕见的,可见古代造桥者的聪明才智和对路人的一份人文关怀。
古桥构造
放生桥凝结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其设计与构造上可见一斑。放生桥为五孔石拱桥,而非平桥或单孔石拱桥,自有其意义。假设有人体重为60千克,即G=600N,那么平直桥面所受的压力就为600N;而拱桥其所受的压力则小于600N。五孔的设计又使每个拱所承担的压力达到最佳,为单孔或七孔所不及。
放生桥的桥基是木桩,历经几百年却仍未腐烂,为什么呢?大家在平时烧糯米圆子时,有没有发现烧熟的糯米圆子,外表光亮,有着一层致密的保护膜,冷却后不溶于水,且里面的糯米比较粘。放生桥桥基的奥秘其实就在于此,我们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推出:(1)生石灰+水→氢氧化钙+热量糯米+高温→烧糯米粥(2)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粉末+糯米→恢复成原来的大理石。故糯米加石灰形成的保护膜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并使糯米的粘合作用更强。放生桥的建造上也运用了这一化学原理。
古桥历史
明清时代,每逢农历初一,当地僧人都要在桥顶举行隆重仪式,将活鱼投入河中放生,以此彰显对生命的尊重。“放生桥”之名即由此而来。
明朝隆庆年间,朱家角上的明远庵里有三个和尚,奉了师傅的法旨,四处化缘,准备把化缘的银子,为百姓做几件善事。 话说其中的性潮和尚,远游十多年,化缘得来一笔巨款,他舍不得化费丁点银钿,急急冲冲赶回朱家角,欲向师傅复命。不料,师傅竟已离开人世,性潮和尚顿足捶胸痛不欲生。
性潮每日在漕港河踱来踱去,苦思冥想,究竟为百姓做哪件善事?偶然一日,性潮抬头一看,只见漕港河两岸许多人在等船摆渡。性潮眼前豁然一亮,对,不如在两岸造桥一座,方便百姓来来往往,岂不美哉?
性潮主意打定,即日便招兵买马,筹集木材石头,造桥工程开始起动。谁知,开工几日,桥桩就是打不下去、这桥桩究竟打在何处何方,竟找不到一块合适的地方。性潮望河兴叹,却无计可施。一日,漕港河来了个乞丐,笑着对性潮说:“大师造大桥,功德大无边,桥桩要深打,芦生最为吉。”性潮十分气忿,明明看见河滩方圆十里无一根芦苇,分明是闭着眼睛说瞎话,故意取笑我不成?那个乞丐也不答话,从怀里摸出一把红枣,往嘴里乱嚼一通,吐出一团枣核,轮番扔进漕港河。说时迟,那时快,一眨眼功夫,河里齐刷刷长出四片芦苇。性潮和尚情知这人必定神仙无疑,俯身便拜,那个乞丐早已无踪影。
性潮在芦苇滩上打上桥基、建成了一座五孔式的拱形大桥。好事多磨,待到最后安放刻有八条盘龙的龙门石时,居然放来放去放不下,合来合去合不拢,急煞性潮和当地老百姓。这时,来了一个白发银须老人,对性潮笑笑说;“若要龙门石合拢,除非要等马骑人来到。”性潮不解,世上只有人骑马,从来没有见过马骑人,龙门石怕是一辈子难合拢。他正在为难,突然见前方来了个掮着一只三脚木的汉子。性潮方悟,三脚木即三脚马,不错,天助我也。于是性潮大喝一声:“马骑人来也,快合龙门石。在场的几个匠人立即抬的抬,扛的扛,把龙门石放到正中位置,这时,只见那“马骑人”走到桥正中,用“三脚马”在龙门石上轻轻一敲;不偏不倚龙门石正好落准。事后,人们传说那“马骑人”就是八仙中的“铁拐李”。龙门石果真合上,而且一丝不差。
事后性潮和尚将桥下方里许为慈门寺僧放生之地,以谢造桥仙人之功德无量。并禁止渔人置网,在水中立桩为界,每逢农历初一,为放生日期,故桥称为“放生桥”。
昔有对联:
云游僧,木鱼铜钵,集天下善缘,终化得放生桥五孔,万里江归去;
茶居士,方桌圆凳,待人间苦旅,全依凭临水楼四方,千秋人过往。
古桥文化
放生桥至今还是保留着在农历的初一,十五放生的习俗,特别是在一些佛诞日之时,都会有非常多的人在那天放生一些鱼类或是其他的小动物。
古桥保护
八十年代,在政府的重视下,对放生桥进行了加固,桥墩作了防冲措施,容貌焕然一新。九十年代为开发朱家角旅游事业,在放生桥东畔重修建放生池和放生亭,使放生桥重放光彩。使朱家角镇仍保持着浓厚的江南水乡风韵,放生桥成为古镇上的一个标志性占建筑。放生桥为上海地区现存最大最长的石拱桥,被录入《上海之最》、《江南胜迹》、《中国名胜词典》。现在,此桥保护完好,仍为水乡的重要交通工具。1994年被列为青浦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