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江南古桥文化研究会
- 电话:
- 传真:0571-85361298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湖州街51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理三415室
丽水如龙桥
别名: | 年代: | 时代: | |||
尺寸: | 28.2米×5.08米 | 材质: | 结构: | ||
文保: | 保持情况: | ||||
地址: | 浙江丽水市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 |
古桥概况
如龙桥是我国第座也是唯一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贯水拱廊桥。该桥位于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南北向横路举溪,地处通往福建省政和、寿宁等地的古道上。如龙桥是月山村的风水桥,它处在村庄南侧的水口处,其态势与一侧的山脊古松依稀相连,宛若巨龙卧伏,遥看桥身似龙首下探,由此得名。
古桥构造
如龙桥为单孔贯木拱廊桥,桥长28.2米, 净跨19.5米,矢高6.8米,桥宽5.08米,桥上建有廊屋9间。桥由贯木拱和廊屋两部分组成。贯木拱外观呈八字形,内由两组拱骨系统组成,第系统9片, 第二系统8片, 采用数十根粗大圆木互相穿插, 纵横组合,榫卯连接,不用任何钉铆铁件,形成稳定且为高次超静定的拱架结构,其上横铺桥面板,建造廊屋。廊屋北端设钟楼,为三层重檐歇山顶建筑,北面为通道门;南端设桥亭,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三面辟门;桥中央廊屋高起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廊屋建筑中桥、楼、亭三者融为一体,富有民族特色,造型别致,工艺精湛,古朴美观。廊屋出檐较为深远,颇具宋风。桥身通体鳞叠铺钉木板(俗称风雨板),以防风雨对桥侵蚀。各间廊屋在栏杆处风雨板上开启形状各异的小窗,如宝瓶形、扇面形、梅花形、圆形等,既可通风又可凭窗观赏山水风景,廊屋也为人们进行商品交易提供了场所。廊屋里中间宽3.40米为通道,两侧各宽0.84米为厢廊,廊柱间设有木板凳,供行人休息。梁架结构采用九檩四柱,五架抬梁式,如意斗拱层层叠加。桥中间廊屋东侧设有神龛,供奉平水王(即大禹)。神龛上方悬挂“如龙桥”三字古服,三个大字苍劲有力,如巨龙腾空,相传为里人吴之球(号神童)八岁时所书。
古桥历史
该桥始建年代不详。现桥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在桥中央廊屋的脊檩下有“明天启五年岁在乙丑肆月十二日乙丑谷良旦吴门从新修造"二十五字墨书题记,便是如龙桥重修年代的实证,这是我国现存的迄今发现有确切纪年的年代最早的贯木拱廊桥了。在另二根枋木 上还分别有清康熙、民国时修缮的题记,从题记中判断,此桥始建的年代当为更早。198年,再次进行了局部整修,使古桥重放异彩,现桥保存完好。
贯木拱桥结构与著名的北宋《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的结构极为相似,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虹桥f金元之际在中国的北方渐渐湮没了,人们也认为这种桥型从此失传了。所以,当20世纪80年代初在浙南山区发现贯木拱廊桥时,普遍认为贯木拱廊桥是汴水虹桥的衍变,认为是宋室南渡时也把虹桥技术带到了东南。但又有专家研究认为,贯木拱廊桥是浙南、闽北山区的先民们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在长期同大自然相生相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较虹桥历史悠久,更为合理先进,有着独立的发展体系。这些就只有留待学术界去研究讨论了。
古桥文化
如龙桥与村尾的来凤桥遥相呼应,这里还有着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相传几百年前,举溪南北两岸居住着吴陈两姓家族,然而一衣带水的两大家族,却因在大旱之年争抢溪水人田结下了仇怨。年轻的吴族青年如龙和陈族少女来凤,通过比武夺水结下了深情,他们带领着乡亲从银屏山上开渠引水,两族人同心协力,终于引得了山泉,保住了收成,化解了往昔仇怨。第二年的八月十五,举溪两岸锣鼓喧天,吴如龙和陈来凤在乡亲们的庆贺下,喜结连理,从此,吴陈两家和睦相处,互帮互助,世代友好。为了纪念吴陈两家化干戈为玉帛的联姻,后人便在月山村建造了如龙桥和来凤桥。如今,美丽的传说如山中雾霭般渐渐散去,唯有如龙桥和来凤桥还执著地伫留在原地,信守着往日的诺言,世世代代为人们做着奉献。
古桥保护
全国现存贯木拱廊桥100座左右,分布于浙南、闽北山区的庆元、景宁、泰顺、寿宁、屏南等地的崇山峻岭中,当地称之为“蜈蚣桥”。庆元县保存了22座,数量居全国第一, 难能可贵的是历史最为连贯,宋、元、明、清4个朝代都有建造,而且拥有现存寿命最长、单孔跨径最大、单孔廊屋最长、始建年代最早的四个之最。2005年9月,获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等奖。2008年1月,庆元县被命名为“中国廊桥之乡”。贯木拱廊桥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品类,是世界桥梁史中的一朵奇葩。《中国科学桥梁卷》指出:“中国有一个独立的木拱桥系统,...... 技术史世界桥梁史中绝无仅有。”
如龙桥是贯木拱廊桥的代表作,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文物价值, 为研究贯木拱廊桥提供了珍贵的重要实物。2001年6月,该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