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江南古桥文化研究会
- 电话:
- 传真:0571-85361298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湖州街51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理三415室
迎祥桥
别名: | 南桥 | 年代: | 时代: | ||
尺寸: | 34米×2米 | 材质: | 结构: | ||
文保: | 保持情况: | ||||
地址: | 上海市青浦区金泽南首 |
古桥概况
迎祥桥在金泽南首,建于元代,是江南著名的元式桥梁。选材独特,形式优美,它近似现代的公路桥。当代桥梁专家称该桥为:“连续简支”梁桥的鼻祖。
古桥构造
为六柱五孔梁式石桥,全长34余米,宽仅2米多,且没有扶栏,也没有石阶,就像一条彩虹架在河面上。迎样桥的建造材料也很特别,用砖石木拼砌而成,桥柱是青石块, 石柱上架着条石作为横梁,横梁上架着的是楠木,桥面两边外侧,整齐地覆贴着水磨方砖,这既保护了木梁,又增加了桥梁的外观的柔和美观。桥面全部是斜砌的青砖,虹形的桥面,虽然没有台阶,但因青砖是逆向斜砌,每隔一步,还有微微突起,所以上下桥决不会打滑。
古桥历史
为什么当时金泽会建起这划时代的桥梁呢?
蒙古族灭亡南宋后,建立元朝政权,朝廷采用安抚政策:一面招用宋代“遗臣”,一面保护宋代文物,元军进驻金泽后,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和维修,还大力发展金泽的桥庙建设,繁荣古镇的经济。
金泽颐浩寺,是南宋皇帝赵构和宰相吕颐浩下旨建造的,且是江南第一大寺,故元朝政府选址金泽建造迎祥桥,以提高迎祥桥的历史价值。
迎祥桥造型特别,造桥材料采用砖、木、石组合结构,桥柱用青石拼成,石柱架条石作为横梁,横梁上密排楠木,桥面两边外侧、覆贴水磨方砖,以保护木梁。它是梁式五孔砖石桥,桥长34米,宽2米多。桥面无栏杆,是典型的元式桥梁,标志是元朝建国后的桥梁特点。
在迎祥桥西堍,元代建有规模宏大的万寿庵,有尼姑近百,有江南“小天竺”之称,这一桥一庙形成新的繁荣之点。
古桥文化
从元代起,因为有了这一对姐妹桥,增加了金泽、练塘两镇人民的密切往来,从香泛和节日往来,到商业经营往来,这姐妹桥为两镇的交流,增添了新的活力。
金泽的迎祥桥,在元、明时代,是古镇经济繁荣的中心,南有白米港,各路来的农产品和经济作物,均在迎祥桥两岸集散,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很多文人墨客,因游览颐浩寺,而顺便游览迎祥桥和万寿庵。 当时迎祥桥是《金泽古八景》之一,似长虹横卧于烟波江上,有“月印川流,水天一色”之美,成为“迎祥夜月”的绝景。
古桥保护
2014年4月4日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