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江南古桥文化研究会
- 电话:
- 传真:0571-85361298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湖州街51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理三415室
万年桥
别名: | 年代: | 时代: | |||
尺寸: | 411米×6.3米 | 材质: | 结构: | ||
文保: | 保持情况: | ||||
地址: | 江西抚州市南城县城东北五里的武岗山下 |
古桥概况
万年桥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城东北五里的武岗山下,横跨盱江两岸,全长411米,桥高10米,桥面宽6.3米,拱圈跨度14米,共有23孔,24墩。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竣工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迄今已有三百七十多个春秋,为江西省最长的一座古代石拱桥。
古桥构造
万年桥为单曲石拱桥。桥基坚实,桥身轻巧,自下而上用青石发卷砌成,拱圈采用纵联式卷砌法,桥墩前尖而高昂,后墩方而低矮,有昂首挺胸迎水之势。万年桥初建于南宋咸淳七年(1271),初为浮桥。清康熙《南城县志》卷1《津梁》:“万年桥:崇祯甲戌副使吴麟瑞倡立石桥,二十四垒延石九层,为湖东诸郡冠。邑人捐赀……顺治丁亥年始竣厥功”。明崇祯八年(1635)建石拱桥,清顺治四年(1647)落成。原桥由桥墩、桥身、桥亭三部分组成,工期横跨明、清二代,长达12年之久,大半时间花在第18墩上。这里有一深潭,名武岗潭,潭深流急,漩涡重重。全部桥墩,俱用大麻条石灌砂浆砌座。清康熙张世经《万年桥碑》载:年桥工“郡邑各属吏及绅衿富民皆跳往助之……庶民子来,百堵皆作,十千维耦,如云如风”。在这波涌险多的武岗潭上,卷拱造桥,全凭手工操作。当时造桥时采用了排水施工的干修法,曾聚集民工数万,左拦黎河洪浪,右锁盱江波涛,埋石沉江,挡洪引水,这在古代桥梁的修建中尚不多见,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巧夺飞虹的智慧和才能。
古桥历史
桥址处古为歇羊渡,这里又是盱江和黎滩河的合汇处,水流湍激,下有乌江潭,“深险不可测”。宋咸淳七年(1271年)在此设舟三十二艘架浮桥,后毁。明成化二年(1466年)邑人雷显忠在此设义渡,不久也毁坏,其子雷应春,其孙雷炯再捐资置渡,并在岸边建风雨亭,扁额“津馆”,并拿出17亩田专作义渡修葺费用,世人对雷氏三代乐善好施的行为深表敬意,称之为“雷义舟”。明嘉靖年间,邑人又重建,并在东岸建一亭,供人避风雨。
崇祯七年(1634年)因久雨江水上涨,一次十余只小船过江,溺死三十三人。是年腊月,分巡湖东道副使、邑人吴麟“闻而测然”,亲往渡口察看。次日,既邀请县府乡绅商议捐资修桥。是年冬动工兴建“划二十四垒,延石九层。墩如太平桥,峭其上。以厚石为之,坚以整。旁周石为栏,其上不屋,以防为灾”。不久,吴麟调往江西按察使,督催更严,亲自“置材计庸,奖勤鞭惰”。历时十四载,到清顺治四年(1647年)竣工。“行者讴歌,观者咏叹”。与太平桥“连亘相望,如双虹饮河”。时人盛赞,可与吴之“垂虹”,闽之“洛阳”桥相媲美。
万年桥修建时,由于水深流急,河床水文地质又复杂,当时工匠采取的施工方法是:第一步作堰,用竹片做竹笼,内填沙土围成第一道防水墙。第二步在围堰内清理墩基,用木料作笼架,内外二层,木板中间填沙土,形成第二道防水墙。将第二道堰内水抽干后,再在堰内做墩脚,出水面后搭架砌拱圈。由于河东有深潭,第18墩正位于潭上,造此墩时曾历时数年,其工程之艰巨非同一般。
清雍正二年(1724年),万年桥遭水患,中墩毁坏,两孔倒塌,改用舟渡过河,常发生死人事故。建昌府太守李朝柱召集五县绅士共二十四人,商议筹集修复万年桥的资金、石料和工匠等事,并亲临工地筹划,当修复中墩时,水涌沙淤,很难立墩,他鼓励大家:“穷力极底、临难不惧、持久努力、中墩乃立。”工程从当年四月二十二日开始,至十二月十五日完工,全城百姓前往观看大桥修复。至乾隆、嘉庆年间都曾维修过。光绪十三年(1887年)冲坏严重,再次花了五年时间予以修复。1936年“鹰(潭)金(溪)”支线至南城修通后,万年桥成为公路桥。随着南城大桥通车,对万年桥进行了全面修复,列为省级重点文物,现予以保护。
万年桥地处盱江和黎滩河二江汇合处,水势汹涌湍急,地质构造复杂,形成旋涡深潭,江面宽达四百余米,水深流急,舟楫难渡。在当时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卷拱造桥,全凭手工操作。当时曾聚聚集民工数万,左拦黎河洪浪,右锁盱江波涛,埋石沉江,挡洪引水,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巧夺飞虹的智慧和才能。
古桥文化
万年桥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尤为珍贵的是,万年桥在建造时,曾做了详细的施工记录,诸如用工用料、施工方法、技术措施,工期、资金等都有记载,这是古代桥梁史上流存至今最早最完整的施工档案,历来被建筑史学界和桥梁专业界奉为古代建筑的经典。
古桥保护
万年桥后几经局部水毁,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修复。1953年,按照原式修建,1954年竣工。因为石料开采困难,五孔中有两孔,因石料不敷用,采用混凝土代替。所有桥面都加做了防水层的钢筋混凝土桥面和混凝土栏杆。桥身用洋灰浆勾缝,以防雨水侵蚀。修复后的万年桥,有 万年桥 如枯树发新枝,面目一新,重现出昔日的风采,很像一座新建的公路石拱桥。1957年,此桥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