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江南古桥文化研究会
- 电话:
- 传真:0571-85361298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湖州街51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理三415室
绍兴兰亭桥
别名: | 年代: | 时代: | |||
尺寸: | 7.35米×1.40米 | 材质: | 结构: | ||
文保: | 保持情况: | ||||
地址: | 绍兴浙江市西南13公里的兰者山麓 |
古桥概况
兰亭桥位于绍兴市西南13公里的兰者山麓,跨兰诸溪。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植兰花,汉代设有驿亭,故名兰亭。这一带地处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古桥构造
兰亭桥始建于晋代,为单孔石拱桥,桥上有含晖亭。
沧桑变迁,古兰亭桥今已不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古代的兰亭桥现已改为现代水泥桥,但兰亭景区内王右军祠中的古石梁桥仍可称其为右军祠兰亭桥。此桥为3孔石板柱石梁桥,全长7.35米,中孔跨径2.65米,边孔各为2.35米,桥宽1.40米。桥面为一块微拱的整体石梁,石梁两侧面加工成双层圆弧形,造型美观。这一园林古桥建于清代,亦应是名副其实的兰亭桥了。
古桥历史
该桥具体始建年代无考,但最迟应在东晋永和九年(353)之前,因兰亭桥与东晋“书圣”王羲之有着一个传奇故事。
王羲之(301~359),字逸少,官至会稽内史、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上已节),王羲之邀当时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雅集兰亭修禊,举行了曲水流觞的盛会。兰亭桥畔,名士们列坐于曲水两侧,将盛有酒的觞置于清流之上,酒筋漂流至谁的面前停住了,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筋。这次聚会有26人做诗37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乘着酒兴一气呵成作了一篇324字的序文,其笔势飘若浮云,矫如游龙,这就是墨冠古今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兰亭修楔,传为佳话,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后来,文人雅士常效“兰亭修楔事”,寻踪访迹,追怀风流,饮酒赋诗,流传至今。1985 年起,绍兴市将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定为“绍兴市书法节”,每逢节日,中外书家济济-一堂, 晋礼书圣,曲水流觞,交流书法,切磋技艺,可谓盛世雅事。
相传,王羲之写这篇《兰亭集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稿本,终莫能及。稿本原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唐太宗所得,太宗爱不释手,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多名书家临摹了副本,分赠诸王公太子及近臣以为永宝,而真迹于太宗死后殉葬昭陵,成为了千古谜案。从此《兰亭集序》真迹不见于人间,后世传世仅有临摹本,现在流传的最为逼真的是唐代冯承素摹本,其原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古桥文化
据《浙江通志》记载:“在山阴晋王右军修禊处,桥下水声昼夜不绝,有含晖亭,吴奎题兰亭桥诗。”宋代吴奎所题《兰亭桥》诗日:
秦望奇峰北,天章野寺东。石桥跨惊濑,云屋丽层穹。
古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