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江南古桥文化研究会
- 电话:
- 传真:0571-85361298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湖州街51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理三415室
屯溪镇海桥
别名: | 老大桥 | 年代: | 时代: | ||
尺寸: | 133米×6米 | 材质: | 结构: | ||
文保: | 保持情况: | ||||
地址: | 安徽黄山市位于屯溪率水、横江交汇处 |
古桥概况
屯溪镇海桥又名“屯溪桥”,俗称“老大桥”。位于屯溪率水、横江交汇处,跨立在横江口上,东西贯穿老街与黎阳。屯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桥构造
为六墩七孔石拱桥,长133米,两端引桥各15米,宽6米,高10米,拱洞跨度13米或15米不等.墩砌等腰三角形,墩顶端分水石尖翘起。拱脚、拱圈均用褐红麻条石交错砌筑。石料以糯米稀、猕猴桃藤汁加灰浆胶结。中洞有“禁止取鱼”四楷书。
桥面桥栏以茶园石铺设,桥栏纵向条石两头凿阴阳榫,互为衔接;上下联结处凿蝴蝶形卯样,又用铁梢卡锁,形成整体。因此,桥身质地坚实,气势雄浑。
桥上原有亭,两端有飞檐五脊虎殿顶建筑。桥东临街处建有高大拱门,上悬“镇海桥”三字金匾。解放前,桥亭、拱门均已拆除。建国后通行汽车,两头引桥石阶升高填平改建沥青路面。现不允许通车。现为屯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桥历史
镇海桥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相传是隆阜财主戴时亮为嫁女儿独资建造。清康熙初年水毁,由程于谦捐资670万贯,费时两年建成,通行17年又被水毁、程子谦说:“桥之不固,是我之过也。”遂以独资复建,桥未成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程岳,时任广西清吏司、员外郎,为继承父志,终于把桥建成。镇海桥边旧有“屯浦”之称。桥东的华山脚和八家栈子,是屯溪街市的发祥地,也是垂杨夹岸、几处楼台的繁华水口。
古桥文化
清查锡恒有《屯浦归帆》一诗云:“碧水蒙恛最上游,垂杨夹岸泊归舟。渔歌远近从风递,帆影高低带月收。飞倦剧怜投树鸟,长闲终羡傍滩鸥。村烟起处楼台好,一片波澄万顷秋。”1934年5月,著名作家郁达夫浪游到屯溪,曾在新安江边夜泊。
尽管当时屯溪遭土匪朱老五火烧后,墙倒屋摧,尚未恢复元气,诗人仍以极大的热情赞美她。他“斜倚着枕头,合着船篷上的雨韵,在朦胧的梦里”写下了游记精品《夜泊屯溪记》。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绝句:“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
古桥保护
2019年10月,屯溪镇海桥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