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江南古桥文化研究会
- 电话:
- 传真:0571-85361298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湖州街51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理三415室
欢喜永宁桥
别名: | 李王桥 | 年代: | 时代: | ||
尺寸: | 47米×6.5米 | 材质: | 结构: | ||
文保: | 保持情况: | ||||
地址: | 浙江杭州市 |
颇有历史的欢喜永宁桥近有250岁,它东西横跨上塘河,原名李王桥、里王桥,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据《杭州府志》记载:“永宁桥在堰东北七里,旧为渡曰李王渡,乾隆三十五年创建石梁跨在河南北。”在隋代至元代,上塘河作为江南运河主航道,是京杭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
这座桥是一座单孔拱形石桥,长47米,宽6.5米,高7.5米。拱桥两侧金刚墙用长条岩石错缝叠砌,墙上用三对长系石和两对明柱形成一个稳定的框架。桥面平台刻有葵花形图案,两侧栏板用长块花岗石砌筑。整座桥上只用八根望柱,在栏板交接处不做望柱,每个柱头都有个石狮子,形态各异。在桥洞下有供纤夫通过的纤道,约一米来宽,下面用松木桩支撑,不过现在纤道已经毁坏。
桥上还有一副对联
堤接永和,万室之盈宁克奏,
梁通衣锦,一州之文物长新;
北抵盐官,庆安澜于海甸,
南环省会,瞻竟秀于湖山。
何须先杖垂虹,过客千秋占履坦,
还胜迷津驾筏,芳规万古泳周行;
护十里之皋亭,同其巩固,
张为舟之风雪,示我荡平。
欢喜永宁桥可以说是从上塘河东侧到沈半路一带的捷径,来往的人流车流都很密集。但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桥身破损较多以及周边道路网的完善,才逐渐被荒废。2007年重新修整,这座老桥又焕发了青春。
坍塌前的欢喜永宁桥
坍塌的欢喜永宁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