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江南古桥文化研究会
- 电话:
- 传真:0571-85361298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湖州街51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理三415室
成员介绍

罗关洲
高级顾问
- 所在企业: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中国古桥研究委员会
- 联系电话:
- 邮箱地址:
他是桐庐籍的一位古桥梁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中国古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他一生研究古桥,获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如今,他虽说早已退休,可对古桥的痴迷程度却有增无减。
每个人都有自己珍爱的东西,可罗关洲的“宝贝”却不同凡响,因为那是一座古桥“袖珍博物馆”。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今年68岁的罗关洲,是横村镇人。他于1967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分配到绍兴公路管理系统工作。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结识”了绍兴的古桥。据史志记载,水乡绍兴的古桥之多在全国可列魁首:辖区内原先共有古桥5000多座,现存700余座。据光绪《绍兴府城衢路图》标记,清代仅府城内有桥梁229座,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桥31座,其桥梁密度比欧洲的威尼斯还高出4.5倍。
罗关洲一下就被绍兴古桥迷住了!
此后几十年,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研究古桥、保护古桥当成一生一世的事业。古桥技艺、古桥美学、古桥民俗……罗关洲研究古桥文化几十年,先后撰写由浙江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的《绍兴古桥文化》、《绍兴古桥掇英》两本专著,参与纂写的关于桥文化的著作就有14部。此外,他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际核心杂志上;他的名字也被写入《中国古代桥梁史》和《砌体结构》等大学教材。
罗关洲还成为当地有名的“古桥卫士”:多年来,每当古桥遭到破坏或损害,老百姓都会打电话给他,而他从不推辞,总是第一时间给出回应,并且马上向有关方面报告。近年来,通过他的努力,保护下来的古桥有5座。
这些年,他保护古桥的“动作”更大了:那就是为绍兴古桥“申遗”。他融入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执笔填写《石桥营造技艺》申报表,制作申报光盘。经过艰苦努力,如今绍兴古桥已被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
2009年,罗关洲因在中国古桥研究与保护工作中作出贡献,获得了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表彰;同年,他被聘为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中国古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2010年,罗关洲从运管部门退休了,可他与古桥之间的缘分却依然难解难分。为了配合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申报工作,更为了安置自己的那些“宝贝”,他用自己一生的积蓄共90多万元,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内,买下了一套70余平方米的房子,创办了一个古桥“袖珍博物馆”,而自己和老伴却依然住在一套只有50多个平方米的老屋内。
古桥“袖珍博物馆”的墙上,整齐地排列着一幅幅放大了的古桥照片,每张照片底部,都标注了桥的名称、类型和地点。这些经过放大处理的照片,是罗关洲从30年来拍摄的2000多张古桥照片中精选出来的。此外,还有关于古桥的研究书籍,那里面有许多是他多年的思想结晶。在客厅地面上,摆着两座精致的古桥模型,是他特意设计的图纸,找老木匠做的,模型的每个部位都可以拆卸。
这里是罗关洲退休后的一个精神家园。他把自己的工作室也搬到了这里。平日里,每当有古桥研究者或朋友来访,他就兴致勃勃地当起“解说员”。他爱好书画艺术,并且具有一定的造诣,不过他创作的书法、水彩画和油画,内容也大多与古桥有关。为使更多的人了解古桥、保护古桥,他还自行投资创办了《中国桥文化》网站。
他说,老来依旧能够与古桥做伴,挺幸福的!